游客发表
東漢末年在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,史稱“建安三神醫”。其中,董奉隱居廬山,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 ;張仲景撰寫《傷寒雜病論》,理法謹嚴,被後世譽為“醫聖” ;而華佗則深入民間,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,在內、外、婦、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,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,尤其以創麻沸散(臨床麻醉藥)、行剖腹術聞名於世。後世每以“華佗再世”、“元化重生”稱譽醫家,足見其影響之深遠。(摘自三國誌.魏書.華佗傳) |
1、張仲景 [漢]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祖,古代十聖 (150~219) |
2、華佗 [三國] 中國古代十大名醫之祖 (145~208) |
3、董奉 [三國] 建安三神醫 (200~280) 董奉,又名董平,字君異,號拔�,候官縣董�村(今長樂縣古槐鄉青山村)人,東漢建安五年(200年)生。少年學醫,信奉道教。年青時,曾任候官縣小吏,不久歸隱,在其家村後山中,一麵練功,一麵行醫。董奉醫術高明,治病不取錢物,隻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,輕病愈者栽杏1株。數年之後,有杏萬株,鬱然成林。春天杏子熟時,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。需要杏子的人,可用穀子自行交換。再將所得之穀賑濟貧民,供給行旅。後……[詳細] |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相关内容
随机阅读
热门排行
友情链接
友情链接